好似自去年下半年起,长租公寓这一被资本青睐的行业出现了一些让人控制不住的变化。先是一篇《资本盯上租房,要吸干年轻人的血吧》的帖子在朋友圈刷屏,北京房租飞涨成为舆论焦点;我爱我家原副总裁胡景晖也公开表示,为了扩大规模,自如、蛋壳等运营商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%到40%在争抢房源,完全破坏了正常房屋租赁市场。
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自如甲醛门事件又将舆论引到了装修安全方面,各运营商也如惊弓之鸟一般,纷纷发表声明,但并没起到任何实质性作用。谁也没有想到,又或早就有人料到,以寓见、昊园恒业、杭州鼎家等为首的公寓好像心有灵犀,纷纷爆仓。
大家可能听过,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但我们不知道的是,在稻草下,可能还隐藏一头大象。
到了今年,长租公寓行业呈现的发展趋势颇耐人寻味,有些企业仍欣欣向荣,融资、收购动作不停:窝趣公寓完成了B轮融资;魔方公寓完成了D轮融资;蛋壳公寓完成了C轮融资,并成功收购爱上租,一时间风头无两;安歆公寓也宣布并购逗号公寓,蓝领公寓再次走入大家视线。
而不知是否看到各运营商频频发声,头部品牌自如也坐不住了。有消息称,自如正在进行的B轮融资接近尾声,已募集约5亿美元, 由泛大西洋资本领投,腾讯、红杉资本、天图资本等跟投。而自如上次融资则是在去年1月以40亿元人民币的A轮成为当时长租公寓领域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。
此次曝出消息,距离自如上轮融资过去已有一年之久。
虽然我们暂时还未知消息是真是假,但若此轮融资成功,定会在行业内激起不少水花,首当其冲的就是在规模、运营方面紧随其后的蛋壳。蛋壳公寓在今年3月融资后,估值已超过20亿美元,其一直将自如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,当然,自如也不例外。自如CEO熊林就曾表示,10年后,排名前10的长租公寓企业可能会占据60%的租赁市场,自如则希望占领整个市场的20%,可见其雄心壮志。
这边,以创业系为主的公寓在争融资、抢规模的道路上一去不返,反观一些财大气粗的房企对待长租公寓业务的态度却不同以往。5月,朗诗集团宣布将剥离处于亏损阶段的长租公寓业务,一向以稳健著称的远洋集团也被传出将要剥离长租公寓业务。据睿和智库推测,虽然房企看似不差钱,但面对接连亏损的业务,迫于业绩压力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保障,才不得已出此下策,而这也才仅仅是个开始,未来,仍将会有上市房企继续“抛弃”长租公寓业务。
酒店系公寓也面临同样的问题,铂涛酒店旗下的窝趣公寓也曾拟以1200万元的价格挂牌转让16.4%的股权。其品牌副总裁杨稷曾提到,并不是因为公司不赚钱所以转让股权,公司未盈利是为了规模化发展,前期投入资金较多。
缘何会出现这样“冰火两重天”的场景?这与长租公寓的盈利模式有十分紧密的联系。有业内人士曾指出,3万-5万间的长租公寓会在业内具有竞争力,可以通过规模化的装修和物业等降低单一房间成本,为精细化运营提供空间。而现实生活中,一个有趣的现象则是,越是规模大的企业,其盈利越少,甚至处于亏损状态。
这是因为,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在房源管控、运营管理等方面并没有行程一套十分完善的体系,人员的成本也较低,租户的要求也不高,靠租金就能够完成日常开支。而规模越大的公司,要经营网络后台,要建立运营团队,还要联系装修、物业,成本很高,想要盈利就很难了。
而房企的思路则以传统开发为主,已经习惯了快周转的模式,低估了培育长租公寓的难度,长租公寓则恰恰相反,这是一个需要慢慢来的行业。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就曾表示,长租公寓一定要从原来追求规模到今天追求效益,从原来野蛮生长到今天的品质生存,大家慢下来,可能才会找到真正的含义。
事实上,就算是处于盈利的长租公寓,其普遍投资回报率也仅在1%—8%,经过去年一轮折腾后,资本也更加谨慎,融资难,资金需求量大,很多长租公寓就会通过金融手段保持资金流,相关的隐患也逐渐浮现水面。到时,一定会有企业撑不住,爆仓、被剥离等情况也并不会停止。
无论房企还是酒店,就算舍弃了长租公寓,其主营业务也能够保持盈利,创业系则不同,退出便是真的消失了,他们更需要注重精细化运营。这也就不难解释,那些头部创业系品牌为何会在此情况下也能获得资本青睐,相对于疯狂扩张,精耕细作或许更符合这个行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