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字楼出租,办公楼出租,办公室租赁,联合办公 | 速读网

时间窗口内华住匆忙回港,能顺利渡过“中年危机”么?

发布时间:2020-07-01 00:00:00 来源:地产资管网


硕果仅存的酒店类美股上市公司——华住集团正考虑回归港股。


近日,据《香港经济日报》报道,连锁酒店集团——华住酒店(NASDAQ:HTHT)最快计划于今年底回港二次上市,预计集资最多10亿美元。对此,华住方面表示不予置评。


作为仅次于锦江国际酒店集团的国内第二大酒店集团,华住集团自2010年赴美上市后,10年间,熬走了“七天连锁”与“如家酒店”,风头一时无。然而,万物盛极必衰,全球化加速扩张也未能掩饰华住后期的发展疲态。2020年,全球经济低迷下,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及美股收紧IPO规则,更成为了压垮华住的最后两根“稻草”。


已步入“中年危机”的华住,此番选择回港二次上市,虽是情理之中,但也叫人捏把冷汗:真的能以此转危为机吗?


01

2010年赴美上市

华住走过黄金发展期


住集团2010年至2020年股价走势图


住集团是我国第一家多品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集团,由酒店业教父季琦创办,“华住”取中华住宿之意。


资料显示,华住酒店前身即为汉庭酒店集团,后于2012年更名为华住酒店集团,2018年又更名为华住集团。目前,华住针对大众市场,旗下有汉庭、宜必思、怡莱、海友等酒店;针对中端市场,旗下有诺富特、美居、漫心、全季、桔子水晶、桔子精选等酒店;针对中高端市场,旗下有美玥、花间堂等知名酒店品牌。


2010年,华住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,并与“如家”、“七天连锁”并称为中国酒店美股“三剑客”。但只有华住坚持上市到如今。


和智库制图


在美股上市的这10年,是华住酒店集团发展的黄金10年。商旅活动的发展支撑着经济连锁酒店的高景气度,华住开店数和业绩保持高速增长。


上市时,华住拥有236家酒店,2.84万间客房。10年后,截至2020年3月31日,华住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5953家酒店,共计57.55万间客房,分别增长了24倍和19倍。


业绩方面,Wind数据显示,自2010年以来,近10年间华住集团总营收从17.38亿元,增长至2019年的112.12亿元,复合年增长率20.49%。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也从2010年的2.16亿元,增长至2019年的17.69亿元,复合年增长率23.4%。


来源:财华社


此外,华住近10年销售毛利率也很优秀,自2011年开始始终保持在20%以上,到2017年时增长至30%以上,并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准。相较之下,公司销售净利率波动较大,2018年出现7.22%的低谷,其他年份则维持了一个较好的盈利水平。


来源:财华社


可以说,按照中国集团企业平均7-8年的寿命计算,华住已经迈过了生死的那道门坎。在美上市10年,让华住从稚子走到中年,尽管仍是“锦衣玉食”,但“中年危机”下的疲态,已越来越能在华住身上明确地感受到。


02

疲态显现

欲以国际化扩张拯救营收增速下滑


2019年是华住发力的一年,全年合计净开店1388家,为2018年净开店数量的近3倍,远超全年1100-1200家的开店计划。其净开店数量居于行业首位,新开门店中97%为加盟门店。


来源:广发证券


然而,与门店高速扩张相比,华住集团的经营业绩增速从2017年以来持续下滑。



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(RevPAR)是衡量酒店经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。数据显示,2017年以来,华住整体RevPAR和同店RevPAR增速均明显走低。


整体RevPAR方面,2019年四个季度分别为2.9%、1.3%、-0.8%和-2.7%,下滑趋势明显,主要受出租率下降拖累,平均房价增速放缓。全年实现RevPAR 仅增长0.1%,主要受出租率拖累,平均房价增长3.5%,较 2017和2018 年 10%左右的增速水平显著放缓。


同店RevPAR方面,2017年和2018年增速分别为7.7%和5.5%,到2019年已经跌至-3.1%,其中2019年四季度同店RevPAR增速分别为-0.4%、-2.1%、-3.8%和-5.4%,按季度延续负增长。


2019年同店RevPAR负增长

来源:Huazhu Corporate Presentation March 2020


住集团2019年的营收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。在发布业绩数据前,市场普遍认为该集团第四季度营收近29.5亿元,略高于实际数据。创始人、执行董事长兼CEO季琦也在公开场合承认业绩不及预期的事实。


但事实上,2019年至今,为了应对营收增速不断下滑,华住早就开始加快国际化步伐。


2019年10月,华住集团海外首家直营店正式落户新加坡乌节路商圈。全季新加坡乌节路酒店的正式开业,也标志着华住集团海外发展战略的正式落地。


仅一个月后,华住宣布其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China Lodging Holding Singapore完成对Deutsche Hospitality德意志酒店集团100%股权的收购,此次交易的基本现金对价约为7亿欧元。这一收购从签约到完成股权交割,仅仅用了两个月。DH是德国第一大本土酒店集团,旗下5个品牌的加入,将进一步丰富华住在豪华和高档领域的产品线。


与此同时,在去年11月的人事变动中,华住原CEO张敏也调整到专注国际化业务领域的发展中来。


今年1月,华住集团宣布与香港券商华盛证券一起设立“华盛华住酒店独立组合基金”,专门用来收购日本的酒店业务。5月,华住集团对集团组织架构做了进一步调整,设立华住集团和华住中国两个管理架构,季琦担任华住集团董事长兼CEO,金辉则出任华住中国CEO,负责中国业务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是华住加码国际化步伐的前兆。


季琦在内部信中称,“华住的业务重心仍然在中国,而关于国际化和全球化还是要进行探索和尝试,但只是部分资源的参与和投入,不能影响和动摇到中国业务。”华住未来将把国际总部设在新加坡,整合好德意志酒店,同时进一步寻找合适的购并和投资对象,主要关注欧洲和亚洲标的。此外华住将招募和组建国际化团队,培养国际化人才。


然而,尽管华住频频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,却没想到,尚未等到转机到来,就遭遇了2020年以新冠肺炎疫情为首的两大“黑天鹅”事件。发展再次受创。


03

遭遇两大“黑天鹅”降维打击

迫不得已回港上市


对华住酒店集团来说,今年可能是相当难过的一年。因为,两大“黑天鹅”事件一个都没躲过去。


第一个“黑天鹅”事件是新冠肺炎疫情,酒店业成为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。


受疫情影响,华住业绩出现明显滑坡,集团预计今年一季度净营收同比减少15%-20%,不计入德意志酒店的收入的话,则将下降45%-50%。集团预计今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关闭350-450家酒店。


华住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季琦在3月份的公司内部信中指出,虽然疫情尚未结束,但对华住的财务影响极大,迄今为止,华住损失的潜在营业收入约38亿,开店亏损约25亿。


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,华住的战略也出现调整。原先被该公司创始人季琦寄予期望的“你好酒店”已严重亏损,并入怡莱酒店品牌。而集团高端酒店品牌DH也在疫情冲击下不得不停工,并寻求政府补贴。


影响华住的第二大“黑天鹅”,是瑞幸咖啡造假事件。受瑞幸财务造假的恶劣影响,众多在美中概股遭受池鱼之灾。


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克莱顿在今年4月份直接警告:“因为信息披露问题,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,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。”克莱顿的这一表态,被业界普遍认为,在美中概股将面临被低估风险。


而更严重的影响,在于纳斯达克监管收紧直指中概股。5月20日,纳斯达克正式收紧上市规则,将要求“限制性市场”企业的IPO募资额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,或至少达到上市后市值的四分之一。这是纳斯达克首次对IPO的规模进行限制。这一新没有特指中国,但根据路孚特Refinitiv)统计,2000年以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155家中国企业中,只有40家的IPO规模超过2500万美元,仅占四分之一,显然中概股将受制于“限制性市场”的规模限制。


同一日,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了《外国公司控股责任法案》(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)。如果财务报表连续三年不受公开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(PCAOB)检查,美国证交会将禁止公司于美国上市或进行场外交易。也就是说,如果中国企业拒绝PCAOB的审查,或将面临拒绝IPO申请、被迫退市的结果。与纳斯达克一样,该法案没有点名针对中国企业,但是PCAOB数据显示,其无法审计财务数据的公司中,超过95%聘用了中国的审计公司。


事实上,中概股回流潮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已开始,但在今年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之后有加速的趋势。近期,网易、京东先后登陆港股,更多中概股也正在做着回港二次上市的打算,华住集团只是其中之一。


盛预测在美中概股符合港股二次上市企业名单



04

转危为机

港交所能否为华住开启那一扇窗?


重重压力下,华住选择回港二次上市,既是出于形势所迫,但又未尝不能因祸得福。


一家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,需要基于上市要求、便利性、估值等方面的考虑。港交所之所以能够成为多只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首选,与其具备的优势不无关系。


首先,港股对大多数中国企业具有地域、语言等方面优势。华住的大部分酒店资产在中国,业务重心也仍然在中国。若选择在香港上市,距离核心业务近,不仅利于开展业务,更能提升华住在国内的知名度。


此外,在港上市也有利于内地投资者的投资,而这部分投资人更熟悉和了解“中概股”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和市场占有率,对未来发展的预期更切合实际,这是美股市场投资人所没有的优势。


同时,日前港交所改革,也为中概股回归扫清了障碍,具有规模和行业优势的中概股受到港交所欢迎。而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,也能为中概股利用国际资本提供便利。


其次,华住集团回港上市或更有利其国际化。众所周知,中概股在美经常受各种非市场因素困扰,特别是中美贸易战以来,对中概股恶意做空、打压等行为增多,这些都导致中概股在估值、业绩和发展上,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。由于酒店行业的数据审查并没有统一标准,如果一直配合美国证券市场的新,华住很难顺利拓展国际市场。回港上市,实则有利于华住集团估值和发展稳定。


从目前已回归港股的中概股市场表现来看,中概股回港上市受到了市场的认可。例如,阿里巴巴回归港交所,一次性融资就达到一千亿港元,网易和京东回归港交所的融资额度也都超过两百亿港元。而中概股回港上市之后的股价表现也十分强劲。


已步入“中年危机”的华住集团,当下正面临着“内忧外患”:内部是国内酒店业市场规模增速自2012年以来大幅下滑并一直处于低位波动,入住率、营收增速、经营业绩也均自2017年持续走低;外部则遭遇两大“黑天鹅”事件重创。


当“美帝”关上道门,华住如何能够转危为机,借助回港二次上市打开那扇窗。可行不可行,还能走多远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